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他山之石
南京: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首创评估指标体系……“建邺方案”,打造“三社联动”工作创新高地
来源: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18-12-18

临江远眺,“南京眼”身后的青奥“双子塔”高耸入云;漫步湖畔,莫愁女在碧波间罗纱轻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全国首届绿化博览会、第二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系列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在此举行。

这里,就是建邺。

近年来,建邺从构成全区的分子——社区入手,紧扣“实验区”主题,结合“社区治理、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四大主体内容,在街道社区、居民、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进行创新,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今年,建邺区顺利通过民政部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终期验收,举行了第三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

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覆盖,全区50%的社区获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所有社区形成“12345”社区党建、“融自治”幸福家园、“养医康教”融合养老、“一张网”服务治理、“脚巴丈量”大走访的治理格局……建邺社区治理硕果累累。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常被称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三驾马车”。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正在成为新时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方面,建邺通过搭建“1+N”平台,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形成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坚持区级政策引导、街道引进培育、社区使用管理的原则,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建设为重点,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日前,“三社联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率先在建邺试点,“三社联动”工作将纳入标准化管理。

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

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

枢纽型社会组织,指在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目前,建邺已经搭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台。

2017年5月,建邺区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在全省率先创造性地成立“现代社区研究院”。以一名院长加两名社工为固定人员,十几名高校专家、省市一线民政工作者为研究员,根据课题需要参与研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研究院已经完成10个社区治理相关课题。

课题中,包括理论类课题如“建邺区民政年度工作白皮书”“街道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力边界研究”;也有诸如“公益创投项目管理”“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等实务性课题研究。

“现代社区研究院为建邺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平台。”研究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白友涛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用于建邺社区治理实际工作中。

今年5月,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引入“四月天”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作为街道层级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台——社联会。

“街道层级的社联会主要承担三方面功能。”莫愁湖街道社区建设与社会保障科科长王德虎介绍道。

于街道而言,社联会是桥梁,承接街道需求,向社会组织传递;于社会组织而言,社联会是土壤,梳理辖区内近250家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并负责其引进、培育、管理;于社区而言,社联会同时承接社区“一社一品”工作梳理,为社区品牌建设提供发展方向。

“以社联会为媒介,辖区内社会组织能够得到有序引导、管理,使其对接街道、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王德虎说,“在工作高效开展的同时,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在社联会帮助下,莫愁湖街道江东门社区引入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尚满天”,完善其养老资源不足的状况。

街道层级有“社联会”,社区层级也有“社创营”。建邺区以“新丝路”为品牌,将“新丝路”社区社创营作为推动“三社联动”的有效载体,打造为社会组织的政府孵化基地。

2018年,沙洲街道中城社区“社创营”正式在建邺区民政局注册成立,作为南京市第一家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创营”由辖区内20余家社会组织和文体团队组成,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恩派”“屋里厢”,旨在培育、孵化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社区治理需求的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

“‘社创营’以‘红色引擎’为发展动力,对社会组织起到‘助力’和‘赋能’的作用。”中城社区主任陈晨介绍道。社创营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提供资金、人力、物力、空间等方面资源;其次,通过各项培训和交流,提升社会组织的项目化运作能力。“社创营提供平台,让社会组织自己‘长’起来。”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化运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摊皮、放馅、捏褶子……在中国师傅孙利的指导下,十余个老外正在学习如何制作传统面点,饺子和馄饨。来自马来西亚的冯大莉将一只饺子放在掌心,骄傲地向朋友们炫耀,“嘿,我做好了!”

这是今年11月,国际化社区建设验收评估组来到双闸街道青奥社区,在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据介绍,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自建设以来,依托多语种专业服务人员,为辖区内外籍居民提供求职、租房、生活、教育、旅游、娱乐等多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我们的工作使命,是增强国际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外籍居民‘不见外’,让外籍人士‘真融入’。”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理事长刘浩说。如今,提及青奥社区国际化建设,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一面响当当的招牌。在建邺区2018年度优秀社会组织评选中,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荣获一等奖。

麦秋外籍人士服务中心是建邺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一面缩影。2018年,建邺区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57家,截至目前,已登记社会组织达818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为17.3。

在“区级政策引导、街道引进培育、社区使用管理”的原则指导下,建邺探索举办社会组织成果展示及社洽活动,以项目化运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今年9月,南京第五届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举办,通过设置公共项目发布区,提供“零门槛”的自助洽谈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打造良好的沟通对接平台。在洽谈会现场,近40个创投项目需求现场洽谈,扶持资金为今年三季度创投新高。

同时,建邺区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社会组织公益行系列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交流和展示的舞台。区每年投入600万元,开展“快乐公益”四季公益创投服务,实施200多个民生服务项目,包涵了为老服务、为小服务、现代社区、志愿服务、帮扶助困、孵化培育等六大类,公益创投区级配比率100%,社会组织评估率100%。

今年4月,为激发在校大学生参与建邺区社区建设与治理,建邺区联合现代社区研究院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组织快乐公益高校创投大赛,丰富公益创投形式。经过筛选,共有20个项目通过初审,进入决赛,最终确立12个大学生项目落地莫愁湖街道和兴隆街道的13个社区。

公益创投已经深根至建邺各个社区中。在中城社区,宜居中城“益+”计划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今年8月,第二届宜居中城“益+”计划评审会上,“妈妈六小时亲子工作室”的“共享书屋,深根社区”项目以建立小区流动图书点,让社区孩子共同管理的理念,获得一致好评。

“切实满足居民需求,且可行性高、创新性高的社区‘金点子’,经历大众评审,通过社会组织‘微’实事项目形式落地。”社区主任陈晨说。“益+”计划将保持每年一届的频率常态化开展。

“通过强化社区居民需求导向,坚持‘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培育更多创新性强、有影响力、与社区契合度高的社会组织优秀服务项目。”建邺区民政局副局长蒋国富说,从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有效服务,将盆景筑成花园。

首创评估指标体系,以人才队伍建设保障长效化运转

“近年来,省、市在社区治理‘三社联动’中已进行大量基础性开创性工作,迫切需要对其发展状况、运行机制与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建邺区民政局局长刘天鹏说。以此为背景,2018年5月,建邺区民政局在公益创投项目中予以研究课题立项,以“建邺区三社联动水平评价指标研究”为名,率先尝试“三社联动”工作纳入标准化运作管理。课题组展开多次讨论、实地测评、试题填答等相关研究,初步形成了该指标体系。

据介绍,“三社联动指标”体系分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多元联动”“治理绩效”5个一级维度,其下划分13个二级维度,42个三级维度。评估体系拟以百分制赋分的形式,衡量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三方面内容。在评估体制制定过程中,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微观评估和宏观评估相结合等6项基本原则贯彻始末,实现对“三社联动”工作静态发展状况和动态变化状况切实评估把控。

“‘三社联动’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有利于指导街道和社区进行自评、互评,从而以评促建,查漏补缺,推动‘三社联动’工作标准化运作。”建邺区现代社区研究院院长白友涛说。此外,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有助于搜集基层工作资料,为建邺区政府制订新的政策,完善社区治理的主导作用,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日前,该评估指标体系已经在建邺区莫愁湖街道率先试点。

社会工作的水平最终归于打造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邺区按照‘优化结构、选优配强、专职专用’的原则,着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建邺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科科长周家勇介绍道,同时坚持学做结合,加强社工培训的常态化。

在社工理论培训上,对新招录社工进行100%集中培训,同时,与现代社区研究院和市创投协会,举办两期全国社工师考前培训,利用6天集中学习和强化训练,234名社工参训。今年以来,各条口共组织各类培训40余场,累计参训4000余人次。目前,建邺区持证社工共586人,持证占比65%,万人持社工证人数达12.7,已超过省、市要求每万人拥有的社工持证数要求。同时,选派10名优秀社工到仙林街道驻点学习,挂职锻炼,加大社工职业水平提升。

全科社工是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重点。建邺区通过建立“一岗多能、分片包干、信息共享”的现代社区治理服务新路径,社区工作人员得以岗位兼容、人员补位、工作协调,逐步实现“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一门受理、协调办理”的新机制。同时开展网格走访,深入了解民情,知晓民需,把分片包干落到实处,切实改变社区行政化倾向。

在建邺,社工体检由过去的两年一次改为每年进行;社工薪酬与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工作能力相挂钩,逐年增长、动态调整形成机制。2018年,全区679名社工进行了体检,提升社工职业幸福感……

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建设为重点,首创评估指标体系,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一系列“建邺方案”创新举措的开展下,建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焕发生机,引领“三社联动”工作屡攀高峰,再创佳绩!

返回顶部